首页 | 竞赛简介 | 通知公告 | 赛事动态 | 精彩展示 | 赛事问答 | 资料下载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乘创新之风,踏笃实之浪”----记大连理工大学代表队(转载)
2011-06-10 14:06     (点击: )

因为热爱,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坚持,他们站上了全国总决赛的舞台;因为青春热血,他们为梦想、为母校的荣誉拼搏至今……他们是来自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侯德龙、高远长、纪洵。在本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大连理工大学代表队。

大连理工代表队

成功,属于热爱并坚持到最后的人
   “我们只是坚持到了最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总设计师”的大连理工大学代表队的队长——侯德龙如是说。这句说起来轻轻松松的话,背后又有多少故事。工程训练大赛对绝大部分工科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赛事;而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从校内初选的“披荆斩棘”,到辽宁赛区的“高歌猛进”,再到东北赛区的“过关斩将”。随着比赛竞争的加剧,作品要求的提高,这一路上,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或者被淘汰,或者选择了放弃。而他们一路勇往直前,最终晋级全国总决赛。随着决赛的临近,他们没有骄傲,没有急躁,而是更加踏踏实实地完善着自己的“无碳小车”

    面对繁重的学业,面对各种社团活动,他们一有时间便去工程训练中心,在那里坚持调试着自己的“无碳小车”。回忆起当时做小车的艰难过程,作为队里唯一的大二学生,高远长说:“大二是大学四年中最关键的一年,各门学科的压力也不小。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了,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究竟喜不喜欢这样的科技实践,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看着工程训练中心摆着的三台小车,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一路走来的足迹,看到了他们的努力。此刻,他们肩负着期望,带着梦想,为荣誉而战。不管比赛的最终结果如何,他们已经成功,因为他们热爱并坚持到了最后。

    反复实践 理想照进现实
    对这次的大赛主题“无碳小车”,队员们都有着清醒的认识。队长侯德龙说,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调试以及各项预选赛,很容易发现,其实比赛最终比的就是设计制作精度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从一开始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都必须要准确,不能有一点点的放松,否则到了后期,就会发现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当听到队长谈及这个问题时,队员高远长拿出好几个因为加工失误而报废的零件,说自己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有时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会由于一时的失误而不得不重新开始,虽然这挺浪费时间的,但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正是这么一次次的尝试让他们逐渐掌握了制作技巧。
    很多问题只有到了制作过程才会凸显出来。由于受到设备和队员自身能力的限制,一些在设计上可行的方案到了实际加工过程却无法实现。“这也许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吧。” 侯德龙笑着说。为此,他们不得不从最初的设计上修改自己的方案,随之而来的是大范围的修改、调试……
    正是这样不断的实践,“无碳小车”最终成型。那奔跑在赛场上的小车让我们看到梦想照进现实。

    同一个团队,同一个梦想
    走进工程训练中心的创新制作室,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每个人都在忙着完成自己手上的工作,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团队做出自己的努力。在这里,有工程训练中心的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指导,有学长们对如何应对赛场上不定性因素的言传身教,这就是一个团队,为了同一个梦想共同奋斗着。
    纪洵说,有时候我们三个会发生摩擦、会争论,但这些摩擦、争论都只针对方案本身,这些矛盾都是为了能造出更好的小车。我们始终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
    谈到工程训练中心老师和学长的帮助时,参赛队员们都有许多话要说。侯德龙诚恳地说道:“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性。他们放手让我们自主创新,让我们在摸索中学习。这种方式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做科研,干劲更足了。同时,他们也在必要的时候给我们指导,常常让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梁延德老师和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董慧敏老师给了我们特别大的帮助。比如第一套方案时,董慧敏老师给了我们最关键的椭圆齿轮的数据,使得我们在设计和制作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我们打破了以往一道程序加工一个齿轮的禁锢,尝试用七道程序来加工,这个大胆的尝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纪洵紧接着说:“还有李世彪学长,作为上届大工代表队的队长,他根据经验提醒我们在比赛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而且他经常来到创新制作室和加工车间为我们解决疑难问题。” 话音刚落,高远长补充道:“我主要负责的是零部件的具体加工。刚开始我甚至连什么零件放在哪里都不知道,还不小心弄坏过机器。老师和学长的耐心指导,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加工制作,甚至还学会了怎么维修机床。我觉得,我们这些人就是一个团队,一个为梦想和荣誉共同‘战斗’的团队。”
    队员、老师、学长,他们组成了这个团队,他们为了同一个梦想并肩作战——8个月的努力与付出,高频率的熬夜与调试,他们不曾后悔。逐梦路上有彼此,他们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碳小车”将带着这个团队的梦想走得更远。

    这是一次“入门不难,做好不易,有设计,有动手,综合度很高,极具挑战性,非常适合大学生参与”的科技竞赛,这是一次有关梦想和青春的成果展示。他们,即将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汗水的结晶,为梦想、荣誉挥洒自己的青春,路在远方,祝福他们。 (汪文强 易蕾)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地址: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01357号